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 |
这篇文章需要修改语法,笔风,衔接或拼写来适配编辑规范,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协助编辑。 |
附庸国(英文:Vassal)是臣属于某一宗主国的半独立国家,其宗主国的国力通常强于附庸本身。附庸国需要向其宗主国缴纳贡品以及提供军事协助,而相应的作为回报,他们会受到其宗主国的保护。
游戏中有数种不同的方法来附庸一个国家。比如通过战争和平条约以武力强行附庸,或者通过外交邀请和平收为附庸。大国可以通过授予地方自治权的方式建立附庸国或仆从国。神罗皇帝则可以通过帝国改革中央集权改革的倒数第二项“撤销特权”来附庸神罗成员。
一个国家在和平时可在它控制的土地上释放另一个国家,此措施有助于妥善处理战后新获得的省份带来的问题(叛乱过高、无法核心化、不能出售、过度扩张过高)。放附庸的操作如下:
在有新附庸国核心的省份(包括目前还不属于该国的省份)中 就发展度而言 的最大宗教,将成为新附庸国的国教(信奉初始宗教的核心省份发展度按双倍计算);信奉某个宗教的省份数的多少并不影响此判定。如果玩家想要一个同宗教的附庸国,可以考虑先把未来的附庸最富庶的省份转教再释放附庸。(疑似已经过时,根据测验,会出现一下两种情况:1. 如果玩家控制下有新附庸国核心的省份均为同一宗教,那么新附庸国的国教即为该宗教;2. 如果有多个宗教,那么新附庸国的国教是该国所有核心内发展度最高的宗教。但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释放的附庸国会保有默认的科技组,但是会有宗主国现有的科技水平。例如,克里克 被释放时会是北美科技组、克里克文化,科技水平与宗主国一致。
如果被释放国家有宗主国首都的核心,即便释放前的省份列表中有这一省份,首都也不会被交予释放的国家。
释放附庸国时玩家可以选择扮演附庸国,如果选择游玩的是铁人模式 ,绝大多数成就会因此操作而无法完成。
在1.30版本中扮演附庸国时会重置其阶级领地占比,在,因此对于科孚、马恩岛以及利珀的成就,选择合适的时机放出附庸,给予核心,吞并并再次扮演将极大扩充附庸国国力,并给予来自高王室领地占比的税收及专制度修正。
宗主国可以把附庸(包括仆从国)改封成卫戍国,它是一种特殊军事向的附庸。卫戍国在军事力量上获得加成,但相应的无法外交吞并且无需向他们的宗主国缴税。宗主国可以撤销卫戍特权,但会受到 -1 稳定的负面冲击,并且受到与目标附庸(原卫戍国)的关系 -50 的惩罚。只要卫戍国的发展度小于其宗主国(发展度)的25% ,它能得到以下增益:
![]() |
+25% | 全局人力修正 |
![]() |
+30% | 陆军上限修正 |
![]() |
+30% | 海军上限修正 |
![]() |
+20% | 要塞防御 |
![]() |
−20% | 要塞维护费 |
![]() |
+20% | 人力恢复速度 |
![]() |
−20% | 陆军维护费修正 |
![]() |
−20% | 海军维护费修正 |
独立国家可以在 和平条约 被强迫附庸。在和平协定页面,可以在条约栏下找到变成附庸选项。强迫附庸的战争分数取决于这一国家的总体发展度,每一发展度的基础战争分数花费为1,每个省份5点战争点数,再加上首都省份发展度的25%和本地贸易力量。[1]根据上面的公式可知,在不借助专制度或附庸战争理由(降低一半的点数花费,并会取消条约中的一切外交点数花费。可通过特定的任务或事件获得)的情况下,和平条约只能附庸一个总体发展度最多70的国家。
游戏早期只能强迫附庸低发展度的小国。可以通过他们归还核心领地或释放附庸国的方式先减小目标国家领土,这样不会造成侵略扩张或是过度扩张。如果是佛教国家,不需要花费外交点数。
对于军事胜利者选择附庸国家代替直接吞并领土的益处是:
对于军事胜利者选择附庸化代替吞并的消极面是:
新近强迫附庸的国家会对宗主国产生 -100 评价惩罚,该惩罚以每年2点的速率衰减。为了避免新附庸变得不忠,最好在附庸关系建立后立即改善关系。附庸在停战期结束前不能寻求支持独立。
如果你附庸的国家正在进行另外一场战争:
提议某国成为外交附庸的条件如下:
接受成为附庸的意愿用复选标记显示在要求臣服(英文:Offer vassalization)按钮的提示框里。
影响一个AI国家接受成为附庸提议的意愿的因素有:
因素 | 影响 |
---|---|
对提议国的态度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有 ![]() |
+10 |
信任度 | 在以下数值点之间以线性缩放增减: |
100 信任度:+10 | |
50 信任度:0 | |
30 信任度:-40 | |
信任度 <30 :-2000 | |
提议国的 ![]() |
+3 每点正数 |
-3 每点负数 | |
不同的政府等级 | +10 每级不同的等级 |
该国国教不在相同宗教组里 | -20 |
该国国教与我国不同,但在相同宗教组里 | -10 |
该国是 ![]() |
-30 |
提议国经济基础相较于目标国 | +30 to -90‡ |
提议国军事力量相较于目标国 | +20 to -40 |
提议国是 ![]() |
-10 |
该国是 ![]() |
-25 如果提议国也是成员 |
-75 如果提议国不是成员 | |
该国是选帝侯 | -1000 |
该国是贸易城市 | -1000 |
该国有他们自己的附属国 | -1000 |
该国是 ![]() |
-1000 |
该国有多于 100 总 ![]() |
-1000 |
该国不是战略利益 | -1000 |
提议国拥有目标国的核心省份 | -1000 |
边界间距离 | -0.5 每点边界间距离† |
†:边界间距离只能在“debug mode”里看见。
‡:决定于:
[math]\displaystyle{ \text{相对经济基础} = 60\,\cdot\,\frac{\text{基础税收} + \text{基础生产} + \text{当前附庸国基本税收}} {( \text{目标基本税收} + \text{目标基本生产} + \text{目标基本人力} )^2}\,-\,90 }[/math] |
公式中的基础税收和基本生产是国家的总省份基税和生产,不带任何建筑或修正。注意,这些省份必须是直属州,否则它们不算数。全部现有附庸国的基税也算到提议成为附庸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中。
💬 从公式中可知:分式部分是提议国可用的财力物力之和,比上目标国发展度的平方。经验上, 大明以开局的经济基础,能够外交附庸四五块地的小国。显然,朝贡国不算数。
另外,此公式疑似已经过时,需要在新版本游戏中重新验证。例如,1.25.1版游戏中,同为48发展度的阿瓦和巽他,相对于大明的经济基础却不一样。
附英文wiki的计算公式,此公式稍复杂但经验证相比上式准确:
其中
需注意的是外交附庸目标国的所有附庸国经自治度修正后的发展度通常不用考虑,因为有附庸国的国家永远不会接受外交附庸
相对经济基础最小值为−90,最大值为+30。仅有附庸国(以及大名)的发展度会参与上式计算。卫戍国、联统国、殖民领和朝贡国的发展度不会参与计算。经自治度修正后的发展度可在接纳思潮界面查看,可简单使用下式计算:[math]\displaystyle{ \text{提议外交附庸国发展度} = (3*((\text{外交附庸目标国发展度}+10)/2)^2)-6 }[/math]
除上述基础因素外,还有一些任务能够提供额外的AI接受因素
![]() |
![]() |
---|---|
+30 | 向托斯卡纳推进 |
+25 | 扭转均势 |
附庸国不能自由宣战或是进行外交活动。除非附庸在附属国界面被设置为免除兵役,否则宗主国开战后他们会自动参战,并且不能提前退出战争。
宗主国会自动获得附庸国的军事通行权。如果附庸是选帝侯,那么宗主国会在竞选时获得该附庸的+50投票修正,但其他未被附庸的选帝侯会对其产生-50投票修正。
附庸国可能会通过战争的方式来争取独立,他们也会向外国势力来寻求支持。国外支持者将会自动加入独立战争,并在战争期间履行暂时的军事同盟义务。外国势力可能会主动提出支持独立,但是忠诚的附庸国会拒绝独立支持。
在建立附庸关系10年以后,宗主国可以外交吞并附庸国,并得到附庸国所有的核心省份。这样一来附庸是一个不用花费行政点数,某些情况下甚至不需要发动战争的扩张方式。
附庸国会将他们一部分税收上交给宗主国,这部分贡金将被会被"附庸税收效率"影响,宗主国的此部分收入会先加总所有从附庸国得来的基础贡金,再考虑此效率水平。每个附庸的基础比率是 10%。[2] 下列因素可以提升“附庸税收水平”:
![]() |
条件 |
---|---|
+33% | 是伊克塔 |
+25% | 是选举君主制或封建君主制 |
+10/20/30% | 是部落(取决于政府等级) |
+5% | 有![]() |
–5% - +5% | ![]() |
理念和决议:
事件:
![]() |
事件修正 | 条件 | 持续时间 |
---|---|---|---|
+25% | 强硬手段 | 影响理念组事件:“强硬手段” | 持续10年。 |
+10% | 附庸感到安全 | 影响理念组事件:“附庸感到安全” | 持续10年。 |
−5% | 附庸国不愿支付免服兵役税 | 附属国互动事件:“战争从未改变” | 持续5年。 |
宗主国可以通过免除兵役来要求增加+50%的附庸收入。
附庸国陆军上限的10%会加在宗主国的陆军上限上,卫戍国则是20%。该数值由下列因素影响:
理念和决议:
![]() |
传统 | 理念 | 奖励/野心 | 政策 |
---|---|---|---|---|
+100% | — |
|
— |
|
事件:
![]() |
事件修正 | 条件 | 持续时间 |
---|---|---|---|
+100% | 强硬手段 | 影响理念组事件:“强硬手段” | 10年 |
1.10 版本后引入了附庸国的独立倾向系统。少于50%独立倾向的附庸国会被视为“忠诚”态度,超过50%的附庸国则为
“不忠”的态度。
互为 历史宿敌 的国家的独立倾向基础值为50%,因此吞并前要考虑降低独立倾向。
不忠的附庸可能会:
影响独立倾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相对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对比,外交声誉、外交关系、王室联姻、信任以及是否同一王朝。
战争后强迫的附庸国一般对宗主的外交观点和信任都较低,因此尽早提升附庸的外交观点很重要。和平条约中战争点数的花费数量也会影响和平条约的持续时间,这样会得到更多时间来提升外交关系和信任,以及让负面修正衰退。
此部分的互动位于附庸国页面。
附庸国或卫戍国可由其宗主国通过吞并附庸这一选项外交吞并。吞并需要占用一位 外交官,直到吞并完成,这会让宗主国直接控制原附属国的领土和军队。
开始进行一项外交吞并的条件如下:
附庸国的吞并进度在外交界面里作为一个小的垂直进度条紧邻附庸图标 。如果吞并进程在完成之前被取消,所有进度都会丢失,包括已经投入的
外交点数。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外交吞并需要暂停:
吞并的总成本是附庸国的每点 发展度需要8点
外交点数。这个花费也会随着附庸国的有
敌方造核花费修正的省份而增加,并且也会随着
行政效率的提高和降低
外交吞并的修正而减少。这些修正展示如下:
完整的外交吞并花费公式是: [math]\displaystyle{ \text{外交点数花费} = \text{向下取整函数}\left( \sum_\text{所有省份}\left[ 8 \cdot \text{省份发展度} \cdot (1 - \text{行政效率}) \cdot \left(1 + \sum\text{合并花费修正}\right) \cdot \left(1 + \sum\text{本地核心化花费修正}\right) \right] \right) }[/math]
吞并花费减免的极值为 98.75% ,即每点发展度消耗0.1 外交点数。堆叠更多的吞并花费修正没有收益。[3]
因为吞并花费能在吞并过程中改变,因此购买相关修正并续费至吞并花费(经过修正后)即将付清的时候收益是最大的,比如采用相关 政策 时(政策在激活后,十年内不可撤销,期间需按月支付费用)。
玩家可以同时进行多起吞并,并规划好所需时间,确保第一起吞并结束后四个月内完成其他吞并工作:因为事件给予的吞并附庸国惩罚最多能推迟四个月,玩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避免对 外交声誉的打击,并全速吞并附庸国而无需再等待10年。因为来自吞并附庸国的 -3
外交声誉修正不会堆叠,可用此方法避免承受两倍时间的外交声誉惩罚,也不用担心会受到两倍的外交声誉惩罚。
(属国互动“转移贸易”可以提高30独立倾向,而独立倾向超过50的话吞并进程就会停止,可以借此很方便地控制吞并进度,让若干的附庸国在同一个月内完成吞并。)
或者通过贵族阶层的议程免受惩罚。玩家也可以选择从各种渠道获取+3
外交声誉来硬抗吞并的惩罚。比较通用的获取方法是完成外交理念和影响理念之一,再加上一位政治家顾问或者君主拥有特质
魅力非凡的说客即可。
宗主国每月按照以下速度将外交点数投入吞并进程:
如果总速度是0或者是负数,吞并过程将暂停,但是不会逆转。
所需的外交点数花费完毕后,吞并宣告完成,并带来以下影响:
考虑到对占领省份核心化所需的时间和行政点数,特别是对于大国,外交合并是征服世界的有趣替代方式:当吞并附庸国后,宗主会得到附庸国的所有核心省份。外交吞并不会带来 侵略扩张,也没有分离主义的叛乱增长。外交点数会随吞并进程而逐步花费,此外并不存在吞并中的过度扩张影响。
确保附庸对宗主国具有至少190的关系。一旦开始吞并,即使与附庸的关系在190以下,吞并过程也不会暂停。
对于附庸生效的正面关系修正主要包括:
适宜外交合并的附庸候选有以下特征:
授予附庸封底有时会有奇效。这常被称为喂小弟吃地。由于每个附庸都占据一个外交关系,同时在实际吞并过程中占用一位外交官,那么喂小弟吃地相较于仅仅把它当成附庸就成了一个好主意 。每多吞并一个附庸国会让其他附庸国的外交观点降低30 点,此后吞并的越多就越难保证附庸有190 的外交观点,并且3点外交威望降低会使吞并变得更加困难。此外,附庸国拥有越多的省份和发展度会使得外交点数花费越多,吞并时间也就越长。大附庸国可能会花费上千点外交点数,并花费几十年来完成吞并,即便有相关修正也会这样。因此建议在拥有吞并点数降低的修正或是高行政效率时再吞并附庸国。影响理念能提供25%的花费折扣,附庸整合法案政策则会提供额外的花费折扣(需要完成行政理念和影响理念)。
最好的喂地方式是战后直接占据省份后通过与附庸的互动选项“授予省份核心”将(未核心化的)省份封与附庸。这将会减少授予附庸的省份发展度一半数值的独立倾向,这会在控制附庸的独立倾向时提供帮助。但附庸变得越来越强的时候不太合适,发展度超过100/300的附庸会获得 +25%/+50% 的独立倾向增长,给附庸200发展度的土地也只能降低其100%的独立倾向。附庸国在过度扩张水平超过100%后不会接受新的授予土地。如果战争中要求不正当的土地要求,但又不能给附庸国,宗主国可能需要为其付出额外外交点数和过度扩张的代价。
喂附庸土地的好处就是不会带来本国过高的叛乱增长,附庸国经常乐于花费军事点数来控制叛乱。此外外交吞并附庸国花费的是外交点数而不是行政点数,在大多数情况下行政科技要比外交科技重要,因为行政科技会解锁理念组。1.16版本开始,扩张时可能要均衡直接征服和外交吞并上的征服,因为落后的外交科技会带来腐败度的上升。
宗主国可通过在战后和平条约中强迫战败国归还核心来给予附庸省份。从侵略扩张上将这比直接夺走省份代价要小得多,但仍需花费相同的外交点数。由于附庸有那些省份的核心, 那些省份不会使附庸出现过度扩张,归还省份将会极大地改善受地国的关系。(每个省份+40 至多+200,逐年-1).
此外,附庸可以在战争中占领拥有核心的省份。一般来说由附庸攻陷的省份控制权将会交给宗主国,但是如果附庸有核心,那么会在攻城中变为领导者。宗主国也可以根据需要把战争中控制的行省转让给附庸国。
一旦附庸国控制了某个省份,那么可以在战争中直接要求敌国将该省份割让给附庸国。如果这么做,附庸国会承担这个省份的外交点数花费,而宗主国承担侵略扩张。这会改善附庸国对宗主国的外交观点,但是幅度不如在和议中要求归还附庸核心土地(宗主国花费外交点数)。
行政效率 会降低省份的战争点数花费,这取决于省份控制国的行政效率。如果宗主国的行政效率高于附庸国,那么相较于先自己控制再割让给附庸国(通过 属国互动面板,需要
常识 DLC),直接割让给附庸(“割让土地”或“归还核心土地”)会花费而更多的战争点数。但是如前所述,前者侵略扩张更高,但是会降低独立倾向
(降低的幅度要大于第二种方法,且可以累加)后者带来的侵略扩张更低,并有观点修正。
出售省份(常被称作:卖地)这项操作在吞并进程开始时失效。已成为附庸的国家只会接受购买有核心、有宣称、已接受的文化、或是其过去拥有过的省份。通过省份历史按钮可以确认某一块地是否曾属于某国。当然,要卖的地必须处于可以造核的范围内。较新的游戏版本不再允许向附庸出售省份,而是使用“授予附庸省份”互动。
出售省份给未被附庸国家相对容易,但仍需小心确保卖完地之后,买地国家不会变的过于强大以至于不能被(通过外交或军事手段)附庸。
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北非 | ![]() ![]() ![]() ![]() ![]() ![]() ![]() ![]() |
东非 | ![]() ![]() ![]() ![]() ![]() ![]() ![]() ![]() |
中非 | ![]() ![]() |
东南非 | ![]() ![]() ![]() ![]() ![]() ![]() ![]() ![]() |
西非 | ![]() ![]() ![]() ![]() ![]() ![]() ![]() ![]() ![]() ![]() ![]() ![]() |
西南非 | ![]() ![]() |
近东 | ![]() ![]() ![]() ![]() ![]() ![]() ![]() ![]() ![]() ![]() ![]() ![]() ![]() ![]() |
波斯及中亚 | ![]() ![]() ![]() ![]() ![]() ![]() ![]() ![]() ![]() |
北亚 | ![]() ![]() ![]() ![]() ![]() |
东亚 | ![]() ![]() ![]() ![]() ![]() ![]() ![]() ![]() ![]() ![]() ![]() ![]() ![]() ![]() ![]() ![]() |
东南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美洲 | ![]() ![]() ![]() ![]() |
墨西哥 | ![]() ![]() ![]() ![]() |
北美东北 | ![]() ![]() ![]() ![]() ![]() ![]() ![]() ![]() ![]() ![]() |
北美东南 | ![]() ![]() ![]() ![]() ![]() |
北美中西部 | ![]() ![]() ![]() ![]() ![]() ![]() ![]() ![]() |
部落联盟国家 | ![]()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 ![]() ![]() ![]() ![]() ![]() |
海盗共和国 | ![]() ![]() ![]() |
南美北部 | ![]() ![]() ![]() |
安第斯山区 | ![]() ![]() ![]() ![]() ![]() |
南美东部 | ![]() ![]() |
南美南部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澳大利亚 | ![]() ![]() ![]() ![]() ![]() ![]() |
南太平洋 | ![]() ![]() ![]() ![]() |
北太平洋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