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 | |
---|---|
波兰 | |
政府等级 | ![]() |
主流文化 | ![]() |
首都 | ![]() |
政体 | ![]() |
国教 | ![]() |
科技组 | ![]() |
波兰的理念 |
此信息可能已落后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
![]() |
−10% 骑兵花费 +1 相容文化数量 |
![]() |
+3 异端容忍度
|
![]() |
|
波兰(英文:Poland,波兰文:Polska)是欧洲东部的大国,将来则有可能成为欧洲霸主乃至世界豪强。在游戏开局时的1444年11月11日,波兰拥有一个附庸国 马佐夫舍,正处于空位期,波兰和
匈牙利的共主瓦迪斯瓦夫三世前一天刚刚在瓦尔纳战役中阵亡,导致国家命运悬而未;不幸中的万幸是其弟卡齐米日四世在任
立陶宛大公,只要能说服波兰的贵族们接受其统治,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就将重塑强大的联盟。
波兰拥有适于发展的领地和强悍的军事实力,是东欧的一大强国,但它面临的困境和威胁不在少数。波兰的政治受到什拉赫塔贵族阶层的把控,国王由贵族选举产生,在种种事务上受到多方掣肘。东方的 莫斯科雄心勃勃,南方的
奥斯曼风头正劲;北方的世仇
条顿骑士团仍然存在,而邻近的斯堪的纳维亚和神圣罗马帝国境内也或将涌现出新的强悍势力。
整合波兰和立陶宛、成立 波兰立陶宛联邦可以给国家带来稳定和繁荣,但要维持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信仰分裂的国家本身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当宗教改革的狂飙开始浮现,奥斯曼的野心日益增长,统一的
俄罗斯国家羽翼渐丰,国内的贵族要求更多的特权,波兰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处在风暴的正中心,可以将一切尽收囊中,也可能会输到一无所有。
另参见:波兰-波立联邦基础任务
DLC 北方雄狮开启时,波兰有一组内容十分丰富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与
立陶宛的紧密联盟,处理棘手的什拉赫塔贵族,发展和稳固本土,建立强悍军队,尝试夺取
匈牙利和
波希米亚王位,压制乃至彻底征服其邻近的宿敌——
条顿骑士团、
奥斯曼和
俄罗斯,成长为欧陆强权。成立
波兰立陶宛联邦后,任务将进一步扩展。未开启DLC时,波兰仅能使用旧版基础任务。
波兰的许多事件描绘了王权与贵族和色姆议会的长期权力斗争,以及整合 马佐夫舍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最终成立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内部政治结构的变革和国家稳定的波动。也有很多事件描绘了波兰和
奥斯曼及独立的
瑞典间的紧张对峙。随着宗教改革的传播和浸染,还有几个事件会将波兰导向欧洲纷争的中心。
1.27版本 Poland 更新带来的两个新的事件链,给予波兰控制新的附庸国的机会。 摩尔达维亚的事件让它有机会成为波兰的卫戍国,但它也可能倒向
匈牙利或维系独立;而
条顿骑士团的事件链则描述了发生在骑士团国内部的普鲁士联邦(以
但泽代表)叛乱,如果波兰能够支持联盟的叛乱并帮助他们击败骑士团,那么以
但泽代表的普鲁士联盟在战后将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34版本为波兰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趣味事件。
波兰与 波兰立陶宛联邦共享一个灾难——王权之争。色姆议会和什拉赫塔阶层将正式挑战波兰的王权;如果国王获得胜利,则波兰将彻底摆脱选举君主制、成为专制君主国;如果国王向贵族屈服,那么波兰将成为一个共和国。
波兰的选举君主制政体有一些特有的事件。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王后在发现了乌苏拉的美貌之后将她选做了国王的情人,这位年仅22岁的年轻女子便以女管家的身份来到了宫廷。这位虔信宗教的女子极大地影响了国王和王后,但也因为对国事的干涉而受到厌恶。出于她强大的影响力,许多受她亲信的人都被任命为高官,而这一行为也使得她被冠以「穿着裙子的大臣」,「耶稣会之偏执」,国王的情妇乃至「淫荡的宠姬」等恶名。虽然乌苏拉受到过许多人的求婚,她仍然终身未嫁。与她经常通信的教宗赠予她了一尊金玫瑰,以表彰她贞洁的生活。国王如今渐渐衰老,百病缠身,而乌苏拉·马耶林也在利用这一点。她开始代替国王在官方文件上签字,并接待外国使臣——除了一个名号以外,她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200 月 |
立即生效
| |
![]() 慢慢剥夺她的权利,让她做我们的顾问 ![]() 那么就让她成为我们的统治者吧
|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王后的侍女,富有而受良好教育的爱尔日别塔·海伦娜·谢尼奥斯卡终于保住了她那被称为「波兰的所罗门」的父亲的遗产,并让他的丈夫,波兰的盖特曼亚当·米克瓦伊·谢尼奥斯卡意识到这笔遗产与他无关。她的智慧、理性和精明使得她常常被任命去执行外交任务和其他一些她丈夫无法解决的问题。许多人称她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和共和国的第一夫人」。她与整个欧洲的统治者们都有联系,同时也被卷入了许多政治漩涡之中,包括决定谁应登上[Root.GetAdjective]王位的问题。在匈牙利由特兰西瓦尼亚王公费伦茨二世·拉科齐所领导的反哈布斯堡叛乱也赢得了她的支持,而这位王公更是赢得了她的倾慕。在她尝试与俄国沙皇和瑞典国王间谈判时,她遭到了瑞典军队的绑架,并在与瑞典国王见面之后被释放。她的丈夫与沙皇谈判时提出让自己成为波兰王位候选人的条件,而爱尔日别塔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并以离婚相胁。亚当·米克瓦伊·谢尼奥斯卡最后也没能登上王位。她作为一个政治家不择手段的行为让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称她为「最受诅咒的女人」。她与各个不同势力都有许多秘密联系并在幕后引导了许多密谋,其中不少都是为了让波兰摆脱外国势力的影响。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在嫁给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前,玛丽·露易丝·冈萨加在巴黎资助着一家文学沙龙,并在修道院里待了许多年。在婚礼前,她将名字改为卢德维卡·玛利亚,因为在$COUNTRY$玛利亚这个名字是专为圣母保留而不能用的。在不到两年后,瓦迪斯瓦夫四世去世,她便改嫁他的弟弟和继承人——扬·卡齐米日。[Root.GetAdjective]的贵族们都把她看做一个古怪而不体面的女人,因为她有许多野心勃勃的经济和政治方案,而且经常干涉[Root.GetAdjective]的内政。作为一个积极而充满活力的女子,她痛恨无趣的生活,并总是能找多许多不同的爱好来自娱自乐,例如创建了报纸《[Root.GetAdjective]墨丘利报》,为圣母访亲女修会建立了一座修道院,并开办了$COUNTRY$第一家文学沙龙。在她的赞助下,提托·李维欧·布拉提尼得以迅速发迹,现在他正在制作一个飞行器模型。也许这位博学的意大利学者会成为第一个翱翔在天空的发明家?
当瑞典人袭击时,她领导着[Root.GetAdjective]军队抵抗着敌人。她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女人,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和政治力量。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伟大的戏剧家和作家弗朗西斯卡·乌苏拉·拉齐维洛娃为她的宫廷剧院编写了16部喜剧,内容涵盖了中世纪戏剧、古代传说、阿拉伯和波斯的谐谑曲以及民俗传说。我们称她为[Root.GetAdjective]的首位剧作家,而她的成就也得归功于她所在的雅努什·安东尼·维什尼维斯基的贵族家庭以及她所受到的良好教育。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200 月 |
立即生效
| |
![]()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我们需要的顾问。
![]() 我们会鼓励更多人像她一样为自己的文化做出贡献。 |
波兰可以通过外交或军事手段成立 波兰立陶宛联邦;通过两种决议均要求波兰开局时的附庸国
马佐夫舍不存在。两种决议均需要 10 级
行政科技。DLC
北方雄狮开启时,波兰可以在事件“卢布林谈判”中选择特定选项,此后将允许其在 8 级行政科技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该事件仅能通过完成任务“发展鲁塞尼亚”触发。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结束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共主邦联,代之以真正的联邦国家,把两个国家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具备抵御外敌的能力。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波兰与立陶宛有着紧密联合的共同历史,1413年,维尔纽斯和拉多姆联盟条约使得两国贵族阶层相互融合起来。虽然命运曾使我们分离,但我们的利益仍然高度一致。既然我们控制了波兰及立陶宛的核心地区,或许该让老朋友们参与到联盟国家的治理中来了。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决议因子:
波兰有数个特有决议,全部与 波兰立陶宛联邦共享。脚本代码位于:/Europa Universalis IV/decisions/Poland.txt。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随着马佐夫舍公国的并入,华沙已经成为了色姆议会的所在地。或许将王室政府也迁至此地是个明智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与贵族协作了。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决议因子:
波兰是一个可重建国家。如果波兰已不存在,且此时 波兰立陶宛联邦也不存在,那么或其他任何以波兰或西里西亚作为主流文化的国家都可以重建波兰。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这个昔日皮亚斯特王朝费尽全力重新统一的王国,如今四分五裂且王位空悬。我们一定要努力把波兰人团结起来,建立波兰人的国家,重现王国的辉煌。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决议因子:
波兰开局时处于空位期,并通常很快就会发生事件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后继者来让玩家选择由谁来成为新一任国王:要么选择雅盖隆家族的成员并与 立陶宛建立联合统治,要么选择任命一名本国贵族作为国王——通常而言这位贵族能力会十分优秀。
选择前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能在开局后就得到一个实力强大且独立倾向很低的联统国,这将极大地帮助玩家赢得前期的一些战争,例如解散神圣罗马帝国或是击垮奥斯曼,也能让玩家在之后地轻易变身为 波兰立陶宛联邦。
不过,这个选项会让波兰同时变为选举君主制,虽然它能帮助玩家与一些国家进行王室联姻或是建立联合统治,但总的而言这是一个相当让人烦心的政体:第一,玩家很难控制王位继承人的人选,因为任何国家都可能推选自己家族的人竞争波兰王位,很可能会不断地选上来一些年老且能力相对较差的候选人成为国王,却不能废黜这些不称心的继承人;第二,王朝落选的国家会降低对波兰的好感度,从而导致其加入对波兰的包围网,对于一些不停扩张并卡着好感度吃地的玩家,这是很可能发生的;第三,该政体会降低国家未来的专制度上限,还很可能引发各种恶性事件(参见波兰事件)。
如果玩家选择不联统立陶宛,也能很比较轻松地通过战争将立陶宛的土地征服。立陶宛的省份上有太多异端宗教与不相容文化,周边诸国又都很觊觎其土地,没有了波兰保护的立陶宛常常被外敌与叛军肢解,波兰也能轻松从中分一杯羹,还能考虑将其残骸附庸,并以收复核心的战争借口向其他国家宣战。
对于既想联统立陶宛,又想摆脱选举君主制政体的玩家而言,当然也是存在许多办法的。首先,波兰有事件链可以将政体改为专制君主制(参见成就攻略由一位国王来统治!),这样做可以彻底摆脱色姆议会的掣肘、摆脱选举君主制,并去除掉曾经的负面效果,缺点是必须经过相当艰辛的平叛,而且只能在1600年后才能触发这一系列关键事件。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成立其它国家来转换政体,在早先版本中可以成立 鲁塞尼亚来转换政体,但现在已经不可行了,唯一的方法是成立
普鲁士,但这么做的缺点是玩家需要拔除几乎所有非普鲁士文化的直辖地,浪费大量行政点数,还可能导致国家的大规模叛乱,而且普鲁士政体还有行政容量惩罚(1.30版本后),不过普鲁士文化所在的日耳曼文化组成员众多,如果玩家选择了向西扩张之路,转换文化组可以缓解异文化问题。此外,有些波兰独有事件并不锁定国家tag而是与事件flag有关,在波兰成立其它国家后事件“瑟姆议会否决所有政策”仍有可能发生,先前的许多永久的负面效果也会再也无法去除。
在开启 北方雄狮DLC后,波兰将获得一组相当豪华的任务树,任务树起始位置的“瓦尔纳大劫”涉及到对
波希米亚与
匈牙利的王位宣称。玩家可以通过结盟或是宿敌来完成任务(结盟一国并宿敌另一国也是可行的),如果通过结盟来完成任务,将与对应国家成为历史友邦,否则将获得重建联合统治的战争理由。
如果选择通过武力来建立联合统治,最好刷一个 奥地利宿敌
波希米亚的开局,这样在进攻波希米亚时皇帝将不会干涉。以波兰和立陶宛开局时的庞大军队,连续打赢两场联统战争是可能的,尽管这么做可能引发部分神罗小国组建包围网。
乍看之下,通过宿敌来完成任务似乎更加有利于扩张,然而如果选择通过结盟来完成任务,之后玩家仍有机会建立对这两个国家的联合统治:在任务“波希米亚的王座”完成后,如果波兰与 波希米亚是盟友,那么波希米亚将触发事件“波兰-波希米亚亲善条约”,在这一事件中,波希米亚可以选择成为被联统国/保持盟友地位/破坏两国关系,AI选择这三个选项的基础权重分别为1/8/0,此外,波希米亚对玩家信任达到100/玩家启用了外交理念组的第二项/玩家启用了影响理念组的第二项会分别使AI选择第一选项的权重乘以1.5,这意味着两国完全有机会通过和平手段建立联合统治。与
匈牙利的联合统治也同样可以通过任务“保护匈牙利”所触发的事件来完成。然而,通过外交手段建立联合统治的方法也非就一定胜于武力,因为通过外交手段来完成任务“波希米亚的王座”和“保护匈牙利”将变得相当困难,它将需要对应国家对波兰的信任度达到100且好感高于+190,且发展度和陆军规模低于波兰,这意味着玩家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获取人情并控制自己所造成的侵略扩张。
波兰的西面是神圣罗马帝国诸邦,当一个神罗外国家进攻一个普通神罗成员时,他不仅要对抗神罗成员及其盟友,还常常不得不与皇帝、皇帝的盟友、皇帝的附庸作战,这样的战争往往得不偿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玩家可以选择加入神罗。加入神圣罗马帝国能给玩家带来诸多好处:吞并神罗领土时的难度更小,享受到神罗系统带来的诸多加成,当作为神罗皇帝时能通过推行改革大幅增强自身国力,当作为普通神罗成员国时能得到皇帝的庇护(主要用于避免被神罗外的包围网宣战,这可能会出现于玩家放弃了联合统治 立陶宛并大肆向东扩张时)。
想要加入神圣罗马帝国,最自然的方法是成为该组织的皇帝。通过结盟或附庸选帝侯,提高双方关系并保持较高的外交声誉,就有可能在现任皇帝死后登上皇位。
一个小国也可以主动将自己的土地加入神圣罗马帝国来寻求庇护,这需要该国体量够小且与皇帝关系够高(体量越大,所需的关系就越高),通过这种方法,波兰能够在1450年前就将自己加入神罗,然后更轻松地抢到皇位。而要满足加入神罗的条件,玩家需要从提高与皇帝的关系和减小自身体量两方面来努力。不管怎样,玩家在通过这种方式加入神罗前都不能联统 立陶宛或是附庸
摩尔达维亚,如果事件发生了,可以不先点击事件选项,并每隔三个月存档读档一次(铁人模式则是退出重进)来保持事件一直处于弹窗状态而不产生效果。
提高关系: 奥地利常常在开局后不久就达到外交关系上限,所以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和他结盟。成功结盟后,通过改善关系、联姻、赠送礼物、给予对方军事通行权、提供战争援助、轻蔑的侮辱奥地利的宿敌、保障奥地利独立等方法来提高与奥地利的关系。由于波兰的体量很大,往往要将关系提高到接近+200的上限。
减小体量:方法一是在省份界面通过剥削发展度来降低省份的税收/生产/人力,把几乎所有省份都降低一次后就能勉强满足加入神罗的最大限制了,这么做的优点是能得到一些钱或人力;方法二是向 匈牙利宣战(羞辱宿敌的战争理由也是可以的)并将几个省份割给对方;方法三是迁都波兹南并将原首都归还给
克拉科夫(波兰会失去该土地的核心),这么做的优点是克拉科夫只是个一地小国很容易重新吞并(但要是它被其他邻国吞并或是与波兰的宿敌结上盟,事情就比较棘手了)。由于在计算体量时是计算自身发展度加属国发展度的一半,所以将土地给割给附庸
马佐夫舍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还可能导致附庸的独立倾向失控。
解决神罗问题的另一方法是让这个组织永远消失,取缔神圣罗马帝国能直接给波兰带来一百点威望,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么做所带来的长远收益:首先,不必再顾虑皇帝和他盟友们的阻挠了,波兰可以轻松击败绝大多数原神罗成员国;其次,能避免征服神罗领土时产生的额外的侵略扩张惩罚,而且解散神罗后德意志地区的小国们会更快地相互兼并,从而使得波兰更不容易被包围网;再者,在解散神罗后其成员会更容易被外交附庸,从而使波兰能够在不产生侵略扩张的情况下扩张。
为了在开局后不久就解散神罗,波兰玩家需要一点运气来获得一个好的开局:没有任何一个选帝侯视波兰为宿敌,而且每个选帝侯的宿敌中最多只有一个是其他的选帝侯。最好没有任何一个选帝侯与玩家打算进攻的对象(即 奥地利或
匈牙利)结盟。因为空位期不能发动战争,所以事件“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后继者”需要尽可能早的发生,为了更好地赢得战争,更推荐玩家选择联统立陶宛。
开局时与每一个可能结盟的选帝侯结盟,并与通过改善关系、送出礼物、列强影响等方法提高剩下那些选帝侯的关系,直到与所有选帝侯结盟,时刻注意消息界面是否有断盟提醒,如果不小心有一个选帝侯与波兰断盟了,将很难再与其重新结盟。如果玩家发现无论如何都不能结盟上所有选帝侯,最好重开(除非那个选帝侯是进攻目标的盟友)。
想要解散神罗,玩家需要在战争中占领皇帝首都,并且所有选帝侯要么是玩家盟友、要么与玩家在战争中站在同一边、要么与玩家开战并被玩家占领首都。不过身为皇帝的 奥地利往往盟友众多,不建议直接向其宣战(但也不是说绝对不可行),一个比较好的攻击对象是
匈牙利,他几乎总是会与奥地利结盟。如果不打算割地,使用羞辱宿敌的战争借口即可,不必浪费时间去制造宣称,也可以想办法结盟几个其他盟友然后许诺土地拉他们参战(想要许诺土地来召集盟友,战争借口必须能够割地)。开战后马上集结所有主力去围攻维也纳,成功占领后就能在神罗界面取缔神圣罗马帝国了。由于仅仅是
奥地利加上
匈牙利的部队数量就相当多了,玩家可能打不赢这场战争,尽快占领战争目标和对方盟主首都然后白和吧,甚至说我方割地赔款也是可以的,因为解散神罗的战略收获一般是大于一场战争的损失的,割地时优先把我方盟友的土地给敌人,其次是我方附庸的,最后再考虑割自己的。
解散神罗后尽快与大部分选帝侯断盟以节省外交关系,因为王室联姻同样会占用外交关系,所以在先前的结盟过程中不推荐用王室联姻地方式了提高关系,也请记得不要手贱同意了盟友发来的联姻请求。
奥斯曼和
莫斯科(以及后来的
俄罗斯)在游戏中属于最强大的那批国家,而且两者都有着庞大的军队规模和高昂的扩张欲望,假以时日必将阻碍波兰的扩张甚至是威胁到波兰的国家安全。但另一方面,游戏刚开局时他们还没来得及通过战争扩张土地,其强大的国家理念也还未完全体现,正是玩家对其进行干预的好时机。玩家固然希望能同时打击两者,但更多时候可能不得不在他们之中做出选择。另一方面,如果不打算在同时在东南两个方向上扩张,结盟两者之一去对抗另一者也是可行的,
奥斯曼在多数时候都会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在吞并掉克里米亚地区后也很可能把俄罗斯设为宿敌,但
莫斯科则经常因为距离和天价贷款(高难度游戏下欠债会少些)而不愿参加玩家的进攻战争,甚至是在防御战中背弃盟约。
作为一个逊尼派国家, 奥斯曼几乎总是会敌视所有与之接壤的基督教组国家,还会与波兰争夺在克里米亚(及其上游)的贸易额,注重情怀玩法的玩家或许也希望能一雪瓦尔纳战役之耻,因此,先拿奥斯曼下手是很合理的。
限制 奥斯曼前期扩张的关键点在于
拜占庭,一旦吞并了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就能升级为帝国等级政府并极大增强其在君士坦丁堡贸易区的贸易份额。通过简单地对拜占庭保障独立,就能有效限制奥斯曼的扩张。但是AI同样深知世界渴望之城对自身的重要性,会抓紧一切机会将其占领,一旦波兰在未来的某场战争中陷入苦战,奥斯曼必定会趁机对拜占庭宣战。所以,在游戏初期彻底击溃奥斯曼也是一种策略。
波兰(或是再加上 立陶宛)想要独自对抗
奥斯曼是相当吃力的,最好寻找机会让更多国家站在我们这边:开局保障
拜占庭独立,同时与
阿尔巴尼亚改善关系,但不要保障后者独立或是与其结盟,一段时间后
奥斯曼很可能会向
阿尔巴尼亚宣战,这时再与之结盟进防御战,和
威尼斯一起对抗奥斯曼。这一方法的优点是阿尔巴尼亚的三星将军和威尼斯的强大海军能让战争赢得轻松不少。缺点在与玩家并非战争盟主,缺乏主动权,通常也不能从战争中得到什么直接好处,还得注意不能错失时机(去得太晚阿尔巴尼亚就凉了)。
另一种方法是不使用战争借口强宣拜占庭并附庸,扼住奥斯曼的咽喉。波兰开局处于空位期,需要通过事件得到一位君主后才能宣战(无论是否选择联统立陶宛)。另一方面,为了索要到奥斯曼的军事通行权,需要一个奥斯曼不宿敌玩家的开局(当然,玩家也不能,至少是暂时不能将奥斯曼设为宿敌),并派出外交官稍微改善一下关系。由于造核距离的限制,玩家无法直接吞并拜占庭而只能将其附庸,从而导致 雅典独立然后迅速被奥斯曼或威尼斯吞并,当然,也可以将雅典一并附庸掉,但这会占用一个宝贵的外交关系并略微增加附庸整体实力带来的独立倾向。有时奥斯曼会在玩家对拜占庭宣战后也对其发起战争,这时附庸拜占庭会导致波兰进入与奥斯曼的战争,但因为我方属于防御方,能够召唤盟友,打赢奥斯曼应该不会太困难(尤其是当你为了解散神罗而结盟了数个选帝侯时)。
如果能将奥斯曼的巴尔干部分和安纳托利亚地区完全隔开,基本上就能完全限制住他的扩张潜力,再这之后,无论是继续征服巴尔干的土地,抑或是将目光转向别处,都权由玩家自己选择了。
俄罗斯可怕的冬季损耗与无穷无尽的射击军大概是每一个后期玩家的噩梦,为了避免那一大坨绿色始终盘踞于北亚大陆,及早肢解
莫斯科也是波兰玩家一个很自然的选项。不同于最好在开局十年内就完成的阉鸡战争,对
莫斯科的战争可以花更长时间去对待时机。
诺夫哥罗德之于
莫斯科的战略意义就如同
拜占庭之于
奥斯曼,省份诺夫哥罗德是
莫斯科成立
俄罗斯所必须的,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节点。但是,保障
诺夫哥罗德独立对
莫斯科所起的限制作用并不大,因为莫斯科的其他扩张方向上缺乏能够制约他的国家。前期的
莫斯科附庸众多,实力强大,波兰也很难找到愿意一起作战的盟友(除了
丹麦,但他经常会设波兰为宿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去进攻
诺夫哥罗德,将
莫斯科想要的土地握在自己手中。
波兰开局东征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为 立陶宛的阻隔让波兰无法制造到
诺夫哥罗德的宣称。如果玩家选择了联统立陶宛,那就先以立陶宛的宣称向
利沃尼亚骑士团宣战,获得跳板后再进攻诺夫哥罗德;如果玩家选择了不联统立陶宛,那就等待立陶宛因为宗教问题和文化问题爆发叛乱后再去进攻对方,通过战争打开通道。开局时诺夫哥罗德太大而无法被附庸,可以等到他被莫斯科进攻过一两次后再将其附庸,然后利用收复核心的宣战借口进攻莫斯科,在此期间可以试着找找能与你一同对抗莫斯科的盟友,例如
丹麦或独立后的
瑞典,以及草原上的鞑靼人部落。
要说明的是,波兰可以向东西南北诸多方向扩张,因此并不一定非得在 奥斯曼和
莫斯科之间选一个干掉(或是两个都干掉),不管那两个家伙然后向西进攻神罗或是向北控制海峡也是完全可行的,只不过是说,如果能将这这两个未来的强权扼杀在摇篮里,能为志在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玩家们减轻一些未来的压力。
加勒比,波兰人的殖民帝国可能在此开始,但是建议能有这些条件:波兰在神罗内或者作为神罗皇帝,结盟 奥斯曼,摧毁
莫斯科,海上通道,以及运气。殖民加勒比最糟糕的部分是它远离波兰。玩家不得不增加殖民距离——就是说有多远的省份能被殖民。它必须被最大化。
西伯利亚波兰当然能殖民乌拉尔、西伯利亚和更远的地方,但是玩家必须摆脱莫斯科或者切断它们和未殖民的土地。
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北非 | ![]() ![]() ![]() ![]() ![]() ![]() ![]() ![]() |
东非 | ![]() ![]() ![]() ![]() ![]() ![]() ![]() ![]() |
中非 | ![]() ![]() |
东南非 | ![]() ![]() ![]() ![]() ![]() ![]() ![]() ![]() |
西非 | ![]() ![]() ![]() ![]() ![]() ![]() ![]() ![]() ![]() ![]() ![]() ![]() |
西南非 | ![]() ![]() |
近东 | ![]() ![]() ![]() ![]() ![]() ![]() ![]() ![]() ![]() ![]() ![]() ![]() ![]() ![]() |
波斯及中亚 | ![]() ![]() ![]() ![]() ![]() ![]() ![]() ![]() ![]() |
北亚 | ![]() ![]() ![]() ![]() ![]() |
东亚 | ![]() ![]() ![]() ![]() ![]() ![]() ![]() ![]() ![]() ![]() ![]() ![]() ![]() ![]() ![]() ![]() |
东南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美洲 | ![]() ![]() ![]() ![]() |
墨西哥 | ![]() ![]() ![]() ![]() |
北美东北 | ![]() ![]() ![]() ![]() ![]() ![]() ![]() ![]() ![]() ![]() |
北美东南 | ![]() ![]() ![]() ![]() ![]() |
北美中西部 | ![]() ![]() ![]() ![]() ![]() ![]() ![]() ![]() |
部落联盟国家 | ![]()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 ![]() ![]() ![]() ![]() ![]() |
海盗共和国 | ![]() ![]() ![]() |
南美北部 | ![]() ![]() ![]() |
安第斯山区 | ![]() ![]() ![]() ![]() ![]() |
南美东部 | ![]() ![]() |
南美南部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澳大利亚 | ![]() ![]() ![]() ![]() ![]() ![]() |
南太平洋 | ![]() ![]() ![]() ![]() |
北太平洋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