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 | |
---|---|
奥地利 | |
政府等级 | ![]() |
主流文化 | ![]() |
首都 | ![]() |
政体 | ![]() |
国教 | ![]() |
科技组 | ![]() |
奥地利 / 施蒂里亚的理念 |
此信息可能已落后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
![]() |
+10% 陆军士气 +30% 关系改善 |
![]() |
+50% 获得新继承人概率
|
![]() |
|
“ | "While other nations do battle, you lucky Austria, you wed."
—— Maria Theresa (1717-1780)
|
” |
奥地利(英文:Austria)是游戏开始时的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它位于中欧地区,北邻
波希米亚,西接德意志诸国,东边是
匈牙利和
采列,南面则与
威尼斯和
特伦特接壤,在德意志西南部地区还有两块省份。
奥地利相当适合那些希望游玩哈布斯堡家族和体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玩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担负着抵抗外来侵略者、保卫帝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使命,同时也有维护帝国秩序、维持宗教统一的任务。通过拉拢选帝侯、垄断皇位,奥地利可统领诸侯、维护 帝国权威、施行帝国改革,最终有望一统帝国成为青史留名的世界强权。
DLC 皇帝开启而变革之风未开启时,奥地利拥有豪华的任务树(45项),主要内容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内事务,统合哈布斯堡君主国历史上的领土,击败宿敌,并最终君临欧洲。
上述DLC均未开启时,奥地利仅能体验小部分任务。
奥地利有两种独特的 1 级政府改革(“权力结构”)。开局时,奥地利的政府体制为“奥地利大公国”;在完成“多元文化帝国”任务后,可以触发事件“改革奥地利帝国政府?”,在其中选择是否改为“奥地利帝国君主制”。
“奥地利大公国”是 奥地利专属的政体,且仅在1444标准开局时拥有,在降低属国独立倾向上给予了一定的增益。
该政府改革提供以下增益:
“奥地利帝国君主制”是一项仅有 奥地利可用的 1 级政府改革,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多元文化帝国”获得,可以撤销,在外交和文化上给予了大量加成。
该政府改革提供以下增益:
奥地利的事件主要围绕奥地利与 波希米亚的关系、与
匈牙利的不稳定状态、莫扎特和梅特涅等时代名流以及意大利战争等。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5。 |
仅仅是她的存在就足以颠覆欧洲的权力平衡——即便奥地利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盟约和奥地利法律的不确定性都告诉她此举并不明智,她仍宣称着奥地利的皇位。她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足以让许多人相信她能够抵挡来自强大好战的普鲁士的任何袭击。虽然在其他方面实行渐进式改革,她声称她将会在帝国内压迫少数宗教,因为任何集团都可能让奥地利四分五裂。为了与我们强大的邻居竞争,她将会向贵族征税,改进奥地利的教育并改革军队。她还希望禁止猎巫。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200 月 |
立即生效
| |
![]() 她是我们所需要的统治者!
![]() 没有比玛丽亚·特雷莎更优秀的顾问了。
|
![]() |
只适用于DLC变革之风激活时。 |
进入专制主义时代后,如果奥地利在匈牙利拥有领土,则可能爆发灾难匈牙利革命。玩家可以选择镇压独立运动、维持单一制国家,或与匈牙利达成妥协,建立 奥地利-匈牙利。
奥地利是一个可重建国家。当它不复存在时,任何以奥地利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都可以重建奥地利。[1]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来自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曾经掌握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绝对领导权,其核心领地是奥地利大公国。但是现在他们的帝国早已湮灭为尘埃,收回奥地利并夺回帝国权力的机会落到了我们身上。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决议因子: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权重: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权重:
奥地利的游戏体验与其他国家具有相当多的不同,因此扮演奥地利会有非常独特的体验。奥地利需要通过垄断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来维持其大陆强权的地位,这决定了帝国内部的外交攻势以及设法提高帝国权威是其策略的主轴。值得庆幸的是,奥地利的国家理念是游戏中最强的外交系理念。维持盟友关系同样是奥地利游玩策略的关键,因为几乎所有奥地利的主要宿敌(特别是 法兰西和
奥斯曼)都有着卓越的军事系理念。
奥地利有机会获得许多重建联合统治的宣战借口与将本国君主家族对外输出,是非常适合玩联统的国家。通过任务树可以获得对
波希米亚、
匈牙利、
波兰、
米兰、
那不勒斯等国的“重建联合统治”战争借口(如果目标国家不能被联统,则改为获得对应地区的宣称)。除此之外,身为皇帝的
奥地利拥有更多的外交官以及外交关系限额。也因为如此,它可以拥有更多的联姻国家,而且开局的高
威望有利于使和你联姻的国家和你同一王朝,或者直接建立联统,甚至完全继承。
匈牙利和奥地利是历史盟友,很容易在开局就得到一个友好而强大的盟友。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层面上, 奥地利相较而言是个贸易弱势国,因为其贸易本埠维也纳是个内陆贸易节点。但是
奥地利也有着独有的优势:掌握着欧洲罕有的几个
金矿之一(蒂罗尔银矿),并且因为开局就是皇帝,享有着12个自由市带来的年度
税收奖励。金矿带来的通胀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办法来控制:经济理念组、奥地利的第三国家理念、雇佣减通胀的顾问或者消耗教廷影响力点数来选取宽恕高利贷法案。实际上并不需要急于控制通胀,这一数值的影响很小。
虽然 奥地利初始的贸易本埠并不出色,但是
奥地利距离两大贸易黑洞,威尼斯和热那亚非常近,
奥地利可以考虑控制北意大利并将本埠迁至此处以获得更高的贸易收入。
奥地利是最方便成立
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家,因其开局即为皇帝,拥有数个外交与神罗系国家理念,以及足以迫使其他神罗诸侯服从自己意愿的相对实力。以下的步骤能帮助玩家以较快的步伐重建帝国。
在1.30版本之后,跟着 奥地利的任务树基本就可以成立
神圣罗马帝国。同时一个好的开局也能决定很多:如果
勃艮第并没有宿敌玩家并且绝嗣,可以开局就和他联盟,以便继承勃艮第;运气好的话
匈牙利会自动建立联合统治关系。这时你就有足够实力根据任务树武力联统
波希米亚。此后密切关注
米兰的动向,如果米兰绝嗣你也可以获取联合统治的战争借口。
西班牙(或卡斯蒂利亚)是一个好的盟友,并且可能通过事件产生哈布斯堡继承人,可以先和它结盟、联姻方便日后宣称王位。这些操作完成了以后,按照任务树的要求,你在波希米亚吞并西里西亚以后,可以选择在实力允许的条件下
波兰,夺取波兰地区。当吃掉的土地达到要求之后,可以获得对
波兰重建联合统治的借口。运气好的话这一战应该能获得波兰和立陶宛的王位(波兰附庸了摩尔达维亚的话还会额外获得摩尔达维亚)。在此之后全欧洲除了
法兰西和奥斯曼基本已经没有能与你一战的对手了,找机会削弱这两个国家,并尽量迅速地积累帝国权威,为宗教改革时代做准备。
羁縻意大利(rein in Italy)的决议最好也能做到,顺利的话 米兰已经被你控制,而其他国家可以通过结盟或发展关系至+150、或者与其的战争中打败它来羁縻统治。注意只需要与对方达成有利于你的和平协议即可,所以一场战斗尽量跟所有交战国单独议和(不需要割地,只需要获胜即可),剩下的两三个国家可以临时结盟或者改善关系来完成这个决议。完成这个决议之后,“教宗国加入帝国”的事件也会发生,你的帝国权威应该能迅速积累。尽全力在宗教改革时代到来之前完成前三个改革,这会允许你在宣战其他帝国外国家、将它们纳入帝国。在此期间,
勃艮第应该已经绝嗣并选择了和你建立联合统治。这时也会有帝国事变导致你和
法兰西的战争,但是不用害怕,法国是进攻方,一般打不过你和盟友,所以你可以趁机削弱
法兰西。
宗教改革时代很容易丧失帝国权威,不妨试试在外交理念点满的情况下直接强行宣战改革中心的宣战,可以通过“强制转换宗教”直接扑灭宗教改革中心(如果它在小国家的首都地区)。宗教战争到来之前,你最好迅速改革帝国,达成世袭制(或者永久性禁止复仇)的改革保证帝位。如果宗教战争不可避免,你可以争取削弱法兰西和奥斯曼等潜在敌人,防止在宗教战争时因为他们加入对立阵营导致新教同盟过于强大。
开局时奥地利和 匈牙利拥有同一位继承人——冯•哈布斯堡家族的[遗腹子]拉迪斯劳斯,在他15岁(1455年)成年时,会出事件来决定是否让其登上匈牙利的王位,如果匈牙利同意了,它将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被联统国,如果匈牙利拒绝了,奥地利会获得对匈牙利重建联合统治的战争借口。玩家可以通过读档来让
匈牙利成为自己的联统国,或者在1455年至1457年设法使匈牙利处于战争中,这一情况下遗腹子不会被其它继承人取代,一旦他同时成为
奥地利和
匈牙利的君主,就能自动在两国间建立联合统治。
此外,任务树也给予了对 匈牙利重建联合统治的战争借口,但对其开战可能会失去“历史盟友”的关系修正。
通过外交手段或战争让新成员加入帝国、帝国事件的投票结果、皇帝连任等手段能一次性增加或减少帝国威望。
更多机制请参阅神圣罗马帝国。
在1.30版本之后,对北意大利的控制发生了较大改动,比起战争更强调通过外交手段来控制北意诸邦,且必须等待对应的帝国事件发生后才能执行决议“羁縻北意大利”。
当满足以下要求之一时,一个首都位于北意大利的神罗国家会被认为“被皇帝控制”:
通过决议界面玩家能查看哪些国家尚未被控制。
在1490年之前,将发生一个帝国事变,让皇帝决定是否放弃直接北意大利诸邦。如果皇帝选择放弃,将扣除大量帝国威望,所有未被控制的北意国家将立即退出帝国;如果皇帝决定保持控制,则需要在1490年前控制所有北意神罗国家以完成决议“羁縻意大利”,这将使玩家获得帝国威望奖励,北意国家也不会再试图脱离帝国。
成功控制了北意大利后, 教宗国可能会期望加入帝国;如果此时选帝侯席位空缺,教宗国也会自动成为一个选帝侯。但教宗国会在帝国改革“宣布永久世袭”,或者帝国官方信仰不再为天主教后离开帝国,不过可以通过给教宗一个选帝侯名额来避免。
勃艮第通过联合统治控制着低地的帝国领土,自己也直接统治着四个帝国省份,造成大量权威损失。
勃艮第应对策略的要点在于让所有的帝国省份回归帝国,以及防止
法兰西和
英格兰获得这些省份。攻略可以通过伪造宣称或征服宿敌任务从苏德高方向开展。一般肢解
勃艮第的方法包括:
1.30后勃艮第继承危机经过了改动,使玩家有了不通过战争手段来控制 勃艮第的可能,而且还有更大的权利决定勃艮第的未来。推荐玩家刷一个勃艮第不宿敌自己的开局以便与其结盟、联姻。
如果 勃艮第开局时的继承人查理在去世后没有继承人、继承人宣称弱或继承人为女性,事件勃艮第继承危机将发生,勃艮第将有可能通过事件成为帝国皇帝的一个被联统国,这在
勃艮第与皇帝关系良好时是很可能发生的。之后,新一轮的帝国事变将开始,以决定勃艮第领土的命运,推荐玩家选择完全控制所有领土,虽然这会导致
法兰西向皇帝宣战,但作为防御方的皇帝应该能轻松击败敌人。
如果 勃艮第安然存在到了1500年,同样可能发生一个事件来让勃艮第有机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在勃艮第与皇帝关系良好或实力弱小时它将更有可能选择加入帝国。
开局时 普罗旺斯是
洛林(梅斯+洛林)的宗主国,同时控制帝国省份巴罗瓦。我们可以通过从巴罗瓦中释放
巴尔获得新的帝国诸侯。
荷尔斯泰因也是帝国的一部分,但它是
丹麦的附庸。(可尝试在联统匈牙利、波西米亚、波兰、立陶宛之后,进攻丹麦,解放
荷尔斯泰因)
条顿骑士团开局时控制着
勃兰登堡的诺伊马克等两个核心省份;但一般来说,这两个省份很快就会经由事件,被勃兰登堡回购;假如不卖勃兰登堡往往也会武装强买。布雷西亚等帝国省份则属于
威尼斯,它们是米兰的核心省份,打下来之后可以考虑还给
米兰(皇帝还能通过事件和任务树获得对米兰的联统CB)。威尼斯在前期通常是一个很好的扩张对象,对于威尼斯的其它省份,奥地利直接加入帝国就可以了。
当第一个帝国改革被通过后,皇帝将获得“夺回帝国领土”CB去征讨上述省份。
身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宗教改革 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能对帝国造成灾难的事件。诸侯们会因为它们的领地被传教而改变国教, 同时也会因为它们的改教而降低 帝国威望。同时, 任何一个玩家的领土一旦被改教 (或者通过战争得到被改教的领土) ,该地将获得10年的“宗教热情”修正而无法被传教,即使没有这一修正,前期传教力量不足时也无法快速改变省份的宗教。
更糟糕的是,在1550年后,如果有任一选帝侯改信了新教(无论这位选帝侯与皇帝关系如何),将有可能触发事件“福音派联盟”,这将是对皇帝权力的巨大挑战,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全欧洲的混战,皇帝如果在宗教同盟战争中惨败,将面临失去皇位的威胁,即使获得了胜利,好处也不太大。
在福音派联盟成立后,皇帝将不能再推行新的帝国改革,所有首都位于欧洲的国家都能选择加入宗教联盟中的某一方,加入哪个阵营不仅取决于该国的宗教信仰,还取决于联盟中宿敌与盟友的数量,因此 法兰西信仰天主教却加入新教阵营是很常见的情况。
宗教联盟的宣战主动权在于新教一方,皇帝无法主动以宗教联盟的战争借口向新教方开战,而且也无法通过个别战争来削弱新教联盟(皇帝进攻任一新教联盟成员时所有新教联盟成员都会加入防御方)。
策略一、避免宗教战争
改革迅速的玩家有机会在福音派联盟前通过“宣布实行世袭制”,这将达成宗教和平并避免三十年战争。
如果不能迅速改革,则最好避免帝国成员的大规模改信。由于在确立官方信仰前无法通过外交手段让帝国成员改信(除非它是皇帝附庸),所以只能诉诸战争,如果无法直接进攻异端国家,也可以攻击它们的盟友,无理由强宣也完全值得考虑(但要注意强宣产生的侵略扩张)。皇帝应将目标聚焦于消灭新教和改革宗的改革中心。每种改革中心将出现三个,其中后两个改革中心不会给所在省份添加宗教狂热修正,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派遣传教士来改教,只要传教力量足够高。另外,当通过战争条款、外交手段、附属国互动等方式对某国强迫改信时,该国首都将会被强制转换信仰,但这似乎对第一个改革中心无效。
如果一个国家境内的异端省份占比实在太多,它可能会在未来爆发宗教叛军而再次改回异教。
出现异教选帝侯会相当糟糕,想避免宗教战争的最终选项是剥夺选帝侯资格。这样会带来10点帝国权威惩罚和与其他选帝侯的关系惩罚,但如果成功的话将允许皇帝选一个新的(最好是忠于皇帝的)选帝侯。前选帝侯可以被正常改宗。
改革中心可能会出现在玩家不能或者不应有所动作的地方。比如在
丹麦、
西班牙或
波兰,这些改革中心会很难去除,但同时其对神圣罗马帝国省份的转化应当比较稀少。不过,夺取上述中心或者强迫他们改宗也可以提上未来日程。
策略二、宗教战争之后
如果玩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福音派联盟成立,并有幸得以凯旋(赢得宗教战争或靠着强大实力威慑着新教联盟使之不敢宣战),会发现自己的帝国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弥合帝国成员之间的宗教分歧应当是玩家的首要目标。
最容易的方法是利用“帝国外交”中的“强制宗教统一”选项,若它们亲近皇帝或者皇帝拥有足够的外交声誉,它们就会改教成帝国的官方信仰,这将扣除一点 帝国威望并降低皇帝与所有非官方信仰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此时,其首都会立即转教,并会移除当地的
改革中心。
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总是奏效。皇帝在帝国内的敌人以及大诸侯会拒绝改宗要求。因此,第二方法是与之开战,如果很难得到一个宣战理由的话,也可以攻击他们的同盟。对于一个异端国家来说,战争选项之一就是皈依,随异端宗教省份的数量增加需要消耗的战争分数。强迫停战成功后的效果与上面相同:首都立即改宗并移除改革中心。有时候急需去除一个改革中心,打一场无理由的战争也是值得的。
如果国家太大以至于无法通过停战协议改宗,可以选择割让已经改宗的省份,特别是有 改革中心的省份,并期待下一场战争中强令改宗。这可能会比较痛苦,因为改宗的省份会显著降低宗教统一而且有很高的叛乱度,加上宗教狂热会在第一次改宗之后的十年内阻止再次传教。
如果玩家自己希望转换到新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条路很艰难。如同玩家坚持天主教而其他神圣罗马帝国诸侯都皈依新教一样,没人会喜欢玩家而且帝国权威也会一落千丈。更糟糕的是,直到成立宗教同盟为止,不论选帝侯们多喜欢,一个新教的诸侯也是不会被选为皇帝的。重新夺取帝国宝座需要成立新教同盟,并赢得一场对抗天主教同盟所有盟友的战争。如果战争条款中通过了“宗教霸权”,神圣罗马帝国的官方信仰会转变为新教,而皇帝也必须是新教徒,并且不允许天主教国家参选。新教信仰对于奥地利来说,既困难又没有多少好处,除非玩家喜欢挑战,或者希望体验一场更精彩的游戏,不然不推荐此路线。
游玩 奥地利的目标很有可能是统一神圣罗马帝国,而最终改革对诸侯的吞不会消耗外交点数。发展
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复兴边境国家,让其拥有帝国之外的核心。
条顿骑士团经常被
波兰/
波兰立陶宛联邦吞并。 它可以很容易地从
勃兰登堡内解放出来,通过一场战争,将他释放出来,然后对
波兰使用帝国解放的宣战理由,以收回
普鲁士文化的省份和
条顿骑士团。
同样, 勃艮第的首都往往是由
法兰西的推动从而进入
神圣罗马帝国的省份,使其成为帝国的一员。 因此,帝国解放也可以用来收回
勃艮第在帝国内的领土。
由于帝国外围的国家通常受到强大的 法兰西、
波兰立陶宛联邦或
斯堪的纳维亚的威胁,如果他们与皇帝有良好的关系,他们通常会在帝国中占领更多的省份。 这使他们成为好盟友或附庸,如果皇帝强大,并有足够的帝国控制权力,便足以接管这些强大的邻居。
通过集权线改革的“撤销特权”后皇帝将获得数十个独立倾向中不计附庸相对实力的附庸国,这将使玩家成为游戏中最强大的政权:经济上,对附庸国“启用转移贸易”能带来极高的经济收入;军事上,巨大的附庸军团们能横扫欧洲乃至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内政上,通过将新征服的土地分给不同的附庸,玩家能处理极高的过度扩张。需要注意的是,反对这项改革的诸侯将就此退出帝国,同时皇帝获得其领土全部宣称,并且没有停战条约,皇帝可以迅速征服它们。
撤销特权后加入神罗的国家(无论是武力并入还是自行加入)不作为皇帝的附庸,与其进行外交互动会占用外交关系。但假如武力或外交附庸之,其效果与将与其他神罗附庸国相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节省行政容量,例如占领涅瓦或维堡后造核加入神罗,再外交释放附庸诺夫哥罗德或芬兰,就能获得了在帝国外有大量核心领土的神罗附庸(不占用外交关系)。由于通往东欧的道路被 波兰立陶宛联邦阻挡,其被奥地利联统时无法加入帝国,因此很有必要在普鲁士—库尔兰地区创造一条通路,让神罗能够从梅梅尔通向北欧和东欧。另外,在联统继承或吞并外国后,可以在省份加入神罗后拆成多个附庸,可以省出行政容量对印度和中国进行殖民开发,例如神罗化伊比利亚、意大利、法兰西和波兰、俄罗斯。必须确保释放国(或者至少潜在首都)在神罗境内,以此获得帝国附庸的益处。
需要注意的是,皇帝在神罗外的附庸国计算独立倾向时包括全体神罗附庸,而且阻断了神罗扩张的道路,因此除非必要很不划算。另外,一旦撤销特权后的皇帝的外交关系不满(奥地利尤为常见),大量作为附庸国的诸侯将纷涌而至请求王室联姻,尽管通过之不占用外交关系,但会造成正统性损失。这说明AI的外交请求权重受接收国外交关系容量影响。
外交或者影响理念是第一组理念的首选项,这两组理念对垄断神罗皇位非常重要。这两组理念都具有 外交关系 +1 和
外交声誉 +2(将带来选举意愿度 +10 的修正和每点 +5 的帝国改革赞同度)的重要理念。影响理念能加快扩张,因为它能降低外交合并花费(
-25%),同时能降低属国独立倾向(
-15%)。外交理念则能提供更多的良性事件(包括一个能增加
+5帝国权威的事件),也能更好地提高关系(
+25%),以及代价更低的终止王室联姻(免去
-1 稳定度而仅仅
-1 威望),在根除宗教中心时,外交理念组也能降低无理由强宣带来的
稳定度和侵略扩张惩罚。
进攻或者防守理念都有助于维持奥地利的陆军力量,以制止神罗内外的敌意侵略。进攻理念可能更有用,因为奥地利将需要在帝国内部进行众多的小型复国战争,而工兵军团理念( +20%)能降低围城时间,同时大陆军主义理念 (
+20%)能提供更高的陆军上限以对抗法兰西、奥斯曼和波兰。
宗教或人文理念相当适合作为第二、三组理念来对抗宗教改革带来的异端浪潮。当皇帝希望保持帝国的天主教正统,并将 新教/
改革宗诸侯转化回
天主教时,宗教理念是个强力的选项。相反,假如宗教改革始于邻国甚至始于
奥地利时,能规避宗教混乱灾难的人文理念将变得更必要。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每月消费
-1 君主点数来获取宗教理念-进攻理念政策(反异端法案)所带来的强力奖励(
+20% 宗教统一,
+3% 异端传教力量)。
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北非 | ![]() ![]() ![]() ![]() ![]() ![]() ![]() ![]() |
东非 | ![]() ![]() ![]() ![]() ![]() ![]() ![]() ![]() |
中非 | ![]() ![]() |
东南非 | ![]() ![]() ![]() ![]() ![]() ![]() ![]() ![]() |
西非 | ![]() ![]() ![]() ![]() ![]() ![]() ![]() ![]() ![]() ![]() ![]() ![]() |
西南非 | ![]() ![]() |
近东 | ![]() ![]() ![]() ![]() ![]() ![]() ![]() ![]() ![]() ![]() ![]() ![]() ![]() ![]() |
波斯及中亚 | ![]() ![]() ![]() ![]() ![]() ![]() ![]() ![]() ![]() |
北亚 | ![]() ![]() ![]() ![]() ![]() |
东亚 | ![]() ![]() ![]() ![]() ![]() ![]() ![]() ![]() ![]() ![]() ![]() ![]() ![]() ![]() ![]() ![]() |
东南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美洲 | ![]() ![]() ![]() ![]() |
墨西哥 | ![]() ![]() ![]() ![]() |
北美东北 | ![]() ![]() ![]() ![]() ![]() ![]() ![]() ![]() ![]() ![]() |
北美东南 | ![]() ![]() ![]() ![]() ![]() |
北美中西部 | ![]() ![]() ![]() ![]() ![]() ![]() ![]() ![]() |
部落联盟国家 | ![]()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 ![]() ![]() ![]() ![]() ![]() |
海盗共和国 | ![]() ![]() ![]() |
南美北部 | ![]() ![]() ![]() |
安第斯山区 | ![]() ![]() ![]() ![]() ![]() |
南美东部 | ![]() ![]() |
南美南部 | ![]()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 |
澳大利亚 | ![]() ![]() ![]() ![]() ![]() ![]() |
南太平洋 | ![]() ![]() ![]() ![]() |
北太平洋 | ![]() |
前殖民领国家 | ![]() ![]() |